强制执行程序的时间节点全明细

2025-5-30 10:53

强制执行程序是债权人确保权益最终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其高效、规范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然而,有关强制执行程序的法条浩如烟海,涉及多个阶段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要求。这些时间 ...

 强制执行程序是债权人确保权益最终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其高效、规范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然而,有关强制执行程序的法条浩如烟海,涉及多个阶段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要求。这些时间节点不仅体现了法律对程序正义的追求,也对执行效率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提出执行申请到财产处置,从执行异议的审查,再到复议或诉讼的提起,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限制都旨在平衡执行效率与当事人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十二个关键阶段,就其时间节点进行梳理,以期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及法律从业者提供清晰的指引,助力执行程序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运行。


申请执行阶段


(一)一般规定


法律文书生效后 2 年内申请(《民事诉讼法》第 250 条)。

分期履行:从每次履行期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中断情形: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申请执行、达成和解、提出履行请求等可中断时效,重新计算。


(二)中止规定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9 条)

法院受理与立案


(一)受理时间


法院收到申请后 7 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 16 条)。


(二)未采取实质措施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 6 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民事诉讼法》第 237 条)


(三)分配承办人


立案后 7 日内分配承办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 2 条)


(四)管辖异议


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管辖权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3 条)


(五)执行期限


在立案之日起 6 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3 个月内执结。

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 5 日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 1 条)


(六)执行保全


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债权人因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不申请保全将可能导致生效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债权人在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 5 日内不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民事诉讼法解释》第 163 条)




执行启动阶段


(一)发出执行通知


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 3 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通知申报财产,责令履行。

收到案件材料 3 日内通知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 4 、5 条)


(二)异地代为执行


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

受托法院收到委托执行函后,应当在 7 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将立案通知书通过委托法院送达申请执行人,同时将指定的承办人、联系电话等书面告知委托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7 条)

委托法院收到上述通知书后,应当在 7 日内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案件已经委托执行,并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直接与受托法院联系执行相关事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7 条)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 15 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 30 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第 240 条)

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 15 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民事诉讼法》第 240 条)


(三)财产报告令


立案后 10 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责令履行义务并报告财产(《民诉法解释》第 480 条)。


(四)暂缓执行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决定暂缓执行的,如果担保是有期限的,暂缓执行的期限应当与担保期限一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民诉法解释》第 467 条)




财产查控措施


(一)一般期限规定


1. 法院调查、核查期限

申请人提供明确财产线索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后 5 日内进行查证、核实。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予以核查。

申请人无法提供财产线索,或者提供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出调查申请后 10 日内启动调查程序。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承办人一般应当在 1 个月内完成对被执行人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车辆、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对外投资权益及收益、到期债权等资产状况的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 6 条)

2. 网络查控

收到申请后 5 个工作日内发起“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收到反馈后 3 个工作日内采取控制措施;对于财产线索明确具体,情况紧急的,24 小时内启动调查程序,属实的立即查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执行权制约机制加强执行监督的意见》第 13 条)。

3. 首次查封/冻结/扣押期限

银行存款:不超过 1 年。

动产(如车辆、设备):不超过 2 年。

不动产(如房屋、土地)、其他财产权(如股权、债权):不超过 3 年。(《民诉法解释》第 485 条)

不动产预查封:2 年,到期可续封一次,期限 1 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再续封的,应当经过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且每次再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第 17 条)

特殊财产(如上市公司股票、基金份额):根据财产性质参照适用上述期限。

4. 续行期限

申请执行人申请续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 7 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第二版)》第 465 条)

续行期限不得超过首次查封/冻结/扣押期限。(《民诉法解释》第 485 条)

5. 诉讼保全与执行的衔接

诉讼中保全进入执行的,期限连续计算(《民事诉讼法解释》第 168 条)

6. 拘传与拘留

拘传询问不超过 8 小时,情况复杂需要拘留,不超过 24 小时。(《民事诉讼法解释》第 482 条)

拘留期限最长 15 日,同一事由不得重复适用(《民事诉讼法》第 118 条)。

7. 限制高消费与纳入失信名单

限高无采取和解除时间;

失信符合条件后 10 日内作出决定,期限 2 年。如有暴力、威胁方式抗拒执行或多次严重失信行为可延长 1 至 3 年;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执行人申请之日起 15 日内审查并作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 2 、5 条)。


(二)轮候查冻扣的生效时间


轮候查冻扣不产生正式效力,仅在前一顺位措施解除后自动生效,生效后的期限从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 26 条、《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第 467 条)。


(三)轮候查冻扣的衔接


首封法院处置财产后,轮候查封自动失效;首封法院未处置的,轮候查封转为正式查封后需重新计算期限。(《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第 467 条)


(四)轮候顺位的处置权移交


前置条件:自首封之日起已超过 60 日,且首封法院就该查封财产尚未发布拍卖公告或者进入变卖程序。

商请移送:首封法院应当在收到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 15 日内出具移送执行函,将查封财产移送优先债权执行法院执行,并告知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

首封法院在收到商请移送执行函之日起 15 日内未出具移送执行函的,执行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第 134 条)




财产评估阶段


(一)启动评估程序

查冻扣后,30 日内启动财产处置参考价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回复(0)